不要显卡就能流畅吃鸡,G系列新型AM
2023-4-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在锐龙处理器上市之前,哪类AMD处理器更受欢迎?千元级FX-、FX-等8核心处理器肯定是其中之一,而另一类在电商网站上评论数量高达数万,以A8-K为代表的APU也绝对是AMD当时的市场明星。APU之所以大受欢迎就在于它将高性能的处理器核心与图形核心全部融合在了一块芯片内,且价格适中,性价比非常诱人。
而在近一年内,AMD凭借锐龙处理器优秀的性能表现在市场上突飞猛进,但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与APU类似的产品——年上市的所有锐龙处理器都没有显示核心,用户必须再额外购买独立显卡。进入年后,为了降低用户组建电脑的成本,为了让更多的人也能享受到Zen架构的优势,现在多款内置显示核心的锐龙处理器终于上市,从台式机处理器到移动版产品。
那么在处理器性能上,它们是否延续了锐龙处理器的高标准表现,在显示性能上,它们又是否能够轻松播放4K视频,能否满足当今游戏的需求,甚至能否满足当今的最大热门——流畅“吃鸡”的需求呢?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实际测试来得出结论。
融合Vega显示核心桌面级G系列锐龙处理器解析
首先让我们看看AMD在桌面平台上发布的最新锐龙处理器——锐龙G(4核心/8线程设计)与锐龙G(4核心/4线程设计)。从型号上我们可以看出与去年的锐龙处理器相比,它们的型号都是2开头,标志着这是新款锐龙处理器。而型号的后缀“G”则表示这类锐龙处理器融合了GRAPHICS图形核心。
对于这两款产品,我们既可以将它们看成新一代APU,也可以将它们称为G系列锐龙处理器。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都是针对主流市场的产品,其中锐龙G对标竞争对手的Corei5-一级的产品,锐龙G则对标Corei3-,定位更低一些。
具体技术架构上,锐龙G、锐龙G的处理器核心采用的仍是基于14nm工艺的Zen架构CPU核心,继续使用AM4接口。相对于年的锐龙5、锐龙3处理器核心没有大的变化,但支持了老锐龙处理器没有的PrecisionBoost2加速技术。
在老锐龙处理器上,其频率提升原则较为简单,根据处理器的线程数判断—比如在只使用1~2个线程时它将使用最高的工作频率,在使用4个线程时处理器将下调处理器频率,在使用8条或以上计算线程时,处理器频率降至最低。而在锐龙G、锐龙G,它们使用了更加聪明、更加合理的PrecisionBoost2加速技术。不再根据线程执行数量来作为频率设置依据,而是重点根据处理器的发热量即工作温度进行判断。
只要处理器的温度没有达到设置点,那么就一直使用最高频率进行运算,如果处理器温度达到一个设置点,就降低一定频率,温度达到更高的一个设置点,就继续下调,直至最低。显然PrecisionBoost2将更好地发挥出处理器的性能,只要用户为处理器做好散热,处理器就能够在多线程运算中,长时间保持高频率。
▲两款桌面级新款锐龙处理器的主要技术规格。
除了更好的处理器性能,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锐龙G、锐龙G均融合了基于“Vega(织女星)”架构的显示核心。相较于以往AMD的GCN架构,VegaGPU的几何流水线中新增了名为PrimitiveShader(图元着色器)的新型计算单元,这个新的着色器可以舍弃大量的无效几何计算,从而精简、快速地完成任务。此外,为了持续提升几何处理性能,AMD还引入了名为“IntelligentWorkgroupDostributor(智能工作组分发器)”的计算单元,它可以支持更多的着色器引擎,并且可以根据负载情况智能地在各引擎间分配几何计算任务。而GCN架构最多只支持4个几何着色引擎,没有增强的潜力。
▲依靠温度来进行处理器频率调节的PrecisionBoost2将为新款锐龙处理器带来更好的处理器性能。
另一方面Vega的像素着色引擎同样进行了大量的优化,AMD将它称为Draw-streamingbinningrasterizer(简称DSBR,渲染流分仓光栅器)。DSBR引擎对工作流程作了优化:它会先在一个高速缓存中对3D场景给定的对象预先处理,然后GPU清空掉这个缓存、再拾取起其余的数据。
而DSBR就可以让GPU抓取出有效渲染和非可视像素的无效渲染,并将无效的渲染操作省略掉,只专注于可视部分的像素渲染。换言之,DSBR并不直接提升硬件的能力,而是通过削减无效渲染、减轻硬件负担,同样达到提升像素渲染性能的效果。此外Vega实现了更完整的DirectX12_1特性支持,是迄今GPU市场中对该标准支持最完善的架构。
在多媒体引擎方面,VegaGPU内置了最新的AMD视频编解码引擎,可以支持H./main10/4K
60Hz/HDR10视频硬件解码,H.方面也可以支持4K60Hz硬件解码。在视频编码方面,Vega可以支持H./P、P、P60的实时编码,在H.方面可以支持4KP60。当然从独立显卡的角度来看,VegaGPU架构最大的进步在于采用了HBCC(高带宽高速缓存控制器),并搭配带宽更高,可实现可以实现GB/s或GB/s的HBM2显存。不过由于新款锐龙处理器面向主流市场,因此它们还是共享系统的DDR4内存作显存,最多可共享2GB系统内存作显存。在流处理器规模上,锐龙G的RadeonVega显示核心拥有多达11个CU计算单元,流处理器数量为个;锐龙G的CU计算单元为8个,流处理器数量为个。
这也就是说锐龙G的图形核心运算规模达到了AMD入门级独显RadeonRX的水平,均为个流处理器,而锐龙G的图形核心运算规模则介于RadeonRX与RadeonRX(个流处理器)之间。从理论上来看,已具备运行不少游戏的能力,最后关于VegaGPU架构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看《微型计算机》年9月刊。
搭配主板要求不高G系列锐龙处理器测试平台简介
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
从左至右依次为锐龙X处理器、锐龙G处理器、锐龙G处理器。可以看到,由于都采用SocketAM4接口,它们在外观上没有任何区别。同时它们也都可以在X、B、A等主板(需提供视频输出接口)上使用。
▲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搭配的都是全铝散热器,建议超频玩家进行更换。
可能由于定位主流,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并没有搭配高性能散热器,其盒装版本搭配的均是一个小型的全铝散热器,就连底部也是全铝设计,没有嵌入铜块,因此这只是一个保证处理器基本正常使用的散热器,如果想进行超频或搭配高频内存使用(注:搭配高频内存往往也会增加处理器的热量),我们还是建议用户为其换装高性能风冷或水冷散热器。
技嘉ABN-GamingWIFI主板
由于G系列锐龙处理器融合了Vega显示核心,因此用户要想使用内置的显示核心,就必须搭配拥有视频输出接口的主板——从理论上来说,支持Zen架构锐龙处理器的X、B、A等主板也应可以使用G系列锐龙处理器,但初期不少主板特别是定位较高的X主板没有视频输出接口,这是用户在购买、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在此次测试中,我们将使用来自技嘉ABN-GamingWIFI主板。
▲主板采用4+2相供电设计,搭配R3贴片电感、IRMPOWERSTAGESMOSFET、贴片式钽电容。
这是一款专门为游戏小钢炮设计、采用AMDB芯片组的Mini-ITX小型主板产品。不过尽管其空间有限,但在重要的供电电路上,ABN-GamingWIFI主板仍搭配了优秀的做工用料。
其处理器供电部分以InternationalRectifier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的IR21PWM为核心,组建了4+2相供电电路,其中4相为处理器核心工作,另外两相则为显示核心服务。每相供电电路都搭配了编号为R3的铁氧体贴片电感,并搭配一颗整合上下桥的IRMPOWERSTAGESMOSFET,其开关频率可达1MHz,最大承载电流达到60A,高于普通MOSFET最大40A~50A的水平。
同时为起到节约空间、提高效率的目的,这款ABN-GamingWIFI主板的供电部分还搭配了贴片式钽电容,相对于普通电容,它那小方块的造型不仅更加小巧,与主板结合更稳固,而且还拥有更好的高频滤波性能。
▲ABN-GamingWIFI主板的RGB背光效果展示。
此外作为一款面向游戏玩家的产品,ABN-GamingWIFI主板自然不会缺少游戏元素。首先与技嘉凤凰系列主板类似,它也搭载了万色的RGB炫彩魔光系统,而且几个发光点都设计在主板PCB背面,通过RGBFusion软件可以改变主板PCB背光的色彩,并可以呼吸、闪烁、节奏、常亮等多种模式发光。此外该主板还支持扩展RGBW、RGB、UV灯带,导光条也可以更换。
而面对现在越来越火的“吃鸡”热潮,ABN-GamingWIFI主板主板不仅采用了高速的瑞昱千兆网卡,还搭配了来自德国的CFOS网络管理软件,可通过特别的流量整形算法,对TCPACK封包进行优化排序,使得网络带宽在被大量占用的情况下,网络游戏仍能具备较低的延迟。
音频方面,ABN-GamingWIFI主板的魔音音效系统搭载了由瑞昱提供的REALTEKALCSCodec,该芯片提供了高达dB信噪比(SNR)的音频输入和dB信噪比的音频输出水准。同时其音频系统不仅配备了日本尼吉康的黄色音频电容,还拥有智能功放技术,运放芯片可以自动侦测侦测用户耳机的阻抗,提供适当的放大等级,避免音量过低或失真等情况的发生。
▲显卡插槽采用了合金装甲加固设计,并在插槽前部与末端设计了两个与主板PCB连接的金属加固锁,让主板可以轻松搭配大型显卡。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该主板还板载了英特尔NGW.11ac+蓝牙4.2双频(2.4G/5G)无线网卡,最高传输速度为Mbps,配合双天线接口,即便用户没有条件连接有线网络,也能通过无线网卡联网游戏。而其扩展能力也没有因为Mini-ITX板型的采用有太大的损失,无论是PCIe3.0x16显卡插槽,还是带宽10Gb/s的USB3.1GEN2接口,亦或是设计在主板PCB背面,带宽高达32Gb/s的NVMeM.2SSD接口,它都一一具备。
产品规格接口:AM4板型:Mini-ITX内存插槽:DDR4×2(最高32GBDDR40)显卡插槽:PCIe3.0x16×1扩展接口:32Gb/sM.2×2;SATA6Gbps×4音频芯片:RealtekALCS7.1声道音频芯片网络芯片:RealtekG千兆网卡;英特尔NGW.11ac+蓝牙4.2无线网卡背板接口:USB2.0+USB3.1GEN1+USB3.1GEN2Type-A+RJ-45+PS/2+模拟音频7.1声道接口+HDMI+DisplayPort
专为锐龙打造芝奇FlareXDDR40内存
▲专为锐龙处理器打造的芝奇FlareXDDR40内存。
值得一提的是,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也能很好地支持高频内存,毕竟在G系列锐龙处理器平台上,内存还要充当显存的角色,而高频显存是Vega显示核心性能是否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为此在本次测试中,我们也为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搭配了芝奇FlareXDDR408GB×2内存。尽管G系列锐龙处理器的官标内存支持频率只有DDR,但经我们测试,在技嘉ABN-GamingWIFI主板上,我们也可轻松使用DDR40这一频率的内存。
FlareX系列是芝奇专门为AMD锐龙处理器量身打造的DDR4内存,不但能大幅升级锐龙系统的运算效率,还能满足从绘图、编程到电竞的全方位需求,充分发挥新一代AMD平台的性能。该系列内存有8GB×2、8GB×4、16GB×2、16GB×4等套装,频率有MHz、0MHz、0MHz、MHz四种。
此外最值得一提的是,芝奇FlareXDDR40内存除了拥有较高的工作频率外,其延迟设定还很低,在DDR40下只有14-14-14-35,确保能为系统提供强劲的内存性能。
我们如何测试
测试平台一览处理器:锐龙G、锐龙G;Corei5-、Corei3-、A10-K主板:技嘉ABN-GamingWIFI;技嘉ZAORUSGaming3;华硕A88X-PRO内存:芝奇FlareXDDR408GB×2;博帝DDR308GB×2硬盘:东芝饥饿鲨VXGBSATASSD+希捷3TB显卡:GeForceGT(仅在部分测试中使用)电源:长城巨龙W电源
本次测试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在融合Vega显示核心后,在3D性能与处理器性能上,到底能为用户带来怎样的体验,因此我们将使用一系列实际游戏、应用进行体验。考虑到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都支持处理器与显示核心超频,因此在默认性能测试完成后,我们还进行了超频测试。
同时为了让用户更直观地了解G系列锐龙处理器的性能到底是怎样一个水平,我们还将通过其对标竞争产品Corei5-、Corei3-进行对比评测。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了解相对APU,G系列锐龙处理器又有怎样的提升,我们还特别拿出了APU中曾经的旗舰产品,基于Godavari核心,内置RadeonR7GPU,具备个流处理器,默认主频高达4.1GHz的A10-K与它们也进行了对比,并特别为其搭配DDR30内存,以发挥出APU的最高性能。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实战测试来一探究竟吧。
可在p下运行游戏大作
测试解析:首先就来让我们看看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的图形核心到底具备怎样的水准,而结果的确让人相当鼓舞。在我们测试的所有游戏中,从对硬件要求较高的网络3D游戏《坦克世界》到DirectX12大作《古墓丽影》,以及最新的热门游戏《使命召唤:二战》,它们都可以在p分辨率下,以高于30fps的平均帧速,流畅运行游戏。这是曾经的APU旗舰A10-K也无法做到的,在同样设置下,这款APU只能在两款游戏中超过30fps,其游戏性能只相当于锐龙G的约62%。
在《尘埃:拉力赛》与《坦克世界》中,即便使用p+高画质设定,G系列锐龙处理器也均能取得40fps以上的平均帧速。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的Vega图形核心表现都不错,但彼此之间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凭借更多的流处理器与更高的工作频率,锐龙G的图形性能较锐龙G还是有最大约28%的优势,因此用户还是应根据自己的预算、需求来做选择。
反观G系列锐龙处理器对标的两款第八代酷睿处理器,尽管它们均采用了最新的UHD核芯显卡,拥有多达24个EU单元,但它的3D性能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即便与A10-K相比也差距甚远,完全无法在p分辨率下运行游戏,没有一款游戏的运行帧速超过20fps,其游戏性能只相当于A10-K的50%~60%。
与入门级独显对决可匹敌GeForceGT
测试解析:既然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的表现不错,那么它们能否替代入门级独立显卡呢?接下来我们又为Corei5-、Corei3-增加元预算,为它们加入一块GeForceGT独立显卡。这款显卡拥有个CUDA核心,并配备了2GBGDDR5显存,其显存频率高达MHz。从其显存配置上看,是远优于依靠内存作显存的G系列锐龙处理器。
不过结果显示,G系列锐龙处理器内置Vega核心在架构、规模上的优势显然弥补了没有独立显存的劣势,即便两款对标处理器加上了GeForceGT,但它们仍然可以与其匹敌。其中在《使命召唤:二战》游戏中,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的运行帧速仍明显高先于加上了GeForceGT的对标平台。
在《尘埃:拉力赛》中,锐龙G那多达11个CU计算单元的Vega核心也可轻松战胜GeForceGT,并在《杀手6》、F1中与其战平,仅在《古墓丽影:崛起》、《坦克世界》游戏中小幅落后。因此总体来看,锐龙G的Vega显示核心完全可与GeForceGT这类入门级独显匹敌,在一些游戏中甚至有更好的表现。而锐龙G由于显示核心规模更小,因此其总体性能与GeForceGT相比还是有所落后,不过幅度并不算太大。
综合来看,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的Vega显示核心不仅优于各类桌面处理器内置显示核心,也具备同入门级独立显卡匹敌的性能,它们的上市将使得入门级独显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可在p下流畅“吃鸡”
针对“吃鸡”即游戏《绝地求生》的火爆,我们还专门使用这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进行了“吃鸡”体验。由于目前每局“吃鸡”游戏的出生地、场景、地图都是随机选定,很难完全重复一致,因此在这里我们就没有进行对比测试。
▲在人数较多的出生场景中,锐龙G也能在p+低画质设定下,提供高于30fps的帧速。
首先从锐龙G来看,尽管《绝地求生》以硬件要求高、优化不佳闻名,但在p、低画质设定下,只依靠Vega图形核心的话,它仍能为玩家提供基本流畅的体验。我们采用SQUADTPP模式进行了体验,从出生、跳伞、战斗,到最后阵亡的全局体验中,锐龙G的游戏平均帧速达到30fps。
▲在p、低画质设定下的实际战斗场景中,锐龙G帧率大多在28~35fps间波动,基本能流畅运行。
在战斗中,没有由于硬件的性能不足、卡顿延误战机。我们也能在游戏中开启倍镜,对敌人实现精准的狙杀。当然在部分复杂场景中,游戏的运行帧速还是会偏低,如跳伞后、接近地面呈现出大量建筑、复杂地形的场景时,会出现低于24fps的情况,不过总体来说,对整个游戏过程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用户对帧速比较苛求,则可将画质调到超低。
而锐龙G由于只有个流处理器,显示核心频率也要低一些,因此它难以在p、低画质设定下“吃鸡”。不过如将画质设定到最低,其运行帧率则能达到平均28fps,基本上也可在p分辨率下,较好地运行《绝地求生》。当然如果需要更高的运行帧速,那么对于锐龙G来说就必须调低分辨率了。
高码率4K视频轻松看
▲得益于4K硬解功能,锐龙G在播放高码率4K片段时的处理器占用率不超过10%,非常流畅。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在A10-K的APU时代,对用户来说有个小小的遗憾就是它不能硬件解码播放4K视频。那么在G系列锐龙处理器上,这一情况是否有所改善?我们特别采用了三段高码率试机片段进行测试,一段是码率高达Mb/s的鸭子视频,一段是码率达到Mb/s的CrowdRun万人奔跑视频,最后一段则是码率为Mb/s的少女时代Oh!4KMV。
而结果也非常令人满意,显然Vega核心的硬解4K视频功能在G系列锐龙处理器上也得到了完整移植。从测试来看,锐龙G在播放这三段高码率4K视频时的处理器占用率都没有超过10%,非常流畅;锐龙G的处理器占用率要偏高一些,但播放时的占用率也均未超过20%。
更为重要的是,播放时的音画完全同步,如播放少女时代Oh!4KMV时各主唱的声音没有任何延迟、卡顿,给我们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演出效果,没有出现我们在一些测试中出现的虽然处理器占用率低,但音画不同步,严重影响观影体验的现象。
应用与处理器性能测试
测试解析:目前越来越多的软件也使用OpenCL异构系统并行编程环境,使得图形核心可以参与日常应用运算中,因此在这些应用中,G系列锐龙处理器有更好的表现。如在PCMark10基于LibreOffice的电子表格运算中,Vega显示核心的参与使得G系列锐龙处理器能够更快地完成能源市场与期权运算。
在数字内容创建测试中,无论是照片编辑,还是视频编辑也都可以借助OpenCL技术与图形核心加速如滤镜、降噪、变形、锐化等效果的执行速度。而在一些本来就会应用到图形核心的应用中,如包含视频、3D模型、地图的网页浏览,模型渲染与可视化应用中,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更凭借其内置的Vega显示核心拥有独天得厚的优势,表现更好。
当然在纯粹的处理器性能测试中,Corei5-得益于6核心设计,拥有一定的优势,锐龙G则借助4核心8线程配置位居第二。锐龙G的处理器性能与Corei3-相比要稍低一些,不过差距不大,如在CPU-Z处理器多线程性能测试中只有2分之差。这也可以理解,毕竟G系列锐龙处理器的目标是在尽可能低的成本下,满足用户对处理器性能与图形性能的需求,需要在各方面做到平衡。因此它不会配置太多的处理器核心数或太高的加速频率,而只会从实用角度出发。况且与对标产品相比,它们在处理器性能上还是非常接近,没有彼此在3D图形性能上那么大的差距。
功耗与温度测试
测试解析:那么在融合大规模Vega显示核心后,是否会为PC带来较大的功耗呢?接下来我们特别使用AIDA64的系统稳定性测试来了解G系列锐龙处理器的功耗与温度表现。测试中我们同时开启了CPU、FPU、处理器缓存、图形核心烤机测试,以便将G系列锐龙处理器的负载拉到最大。需要说明的是,在日常应用中,用户很难碰到同时令图形核心、CPU核心负载达到%的状况,该测试只是考验在极限状态下,G系列锐龙处理器能否正常工作。
从结果来看,CPU与图形核心的同时满载运行的确给G系列锐龙处理器增加了不小的功耗,特别是锐龙G,其待机功耗从近50W,提升到W,锐龙30G也增加到W。不过综合来看,它们对电源并没有带来苛刻的要求,如不考虑未来扩展配件的可能,一台额定功率W的电源就可以满足G系列锐龙处理器的需求。
考虑到G系列锐龙处理器面向主流市场,因此在温度测试方面,我们还是搭配了一款高性能风冷散热器进行测试。从结果来看,由于锐龙G支持同步多线程技术,再加上拥有更大规模的Vega显示核心,因此其满载发热量明显高于锐龙G的63.25℃,达到75℃。当然两款锐龙处理器的最大可正常工作温度均为95℃,所以锐龙G在此温度下的表现完全正常,没有出现任何降频的现象,仍以3.7GHz、8线程全开的状态稳定运行。
轻松实现三超G系列锐龙处理器超频测试
▲▼锐龙G(图上)与Corei5-(图下)在使用DDR40内存时的内存性能对比。
最后还是让我们来了解一下G系列锐龙处理器是否还有超频的空间,是否还能为用户带来更多的性能。首先从内存频率上来看,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就可轻松超过官方的DDR标称支持频率,实现对DDR40内存的支持,在前面的所有测试中,我们也搭配DDR40内存进行了全部测试。其在DDR40频率下的内存性能与同样使用DDR40内存的Corei5-相比,可以说丝毫不落下风,在内存读写、复制带宽上还有所超出,仅在内存访问延迟上略高于Corei5-。
▲通过RyzenMaster超频软件,我们可以非常轻松地将G系列锐龙处理器的CPU频率超到4.0GHz,图形核心频率超到1MHz。
▲在处理器核心与图形核心双双超频后,锐龙G可以带来非常可观的性能。
而在处理器频率与图形核心频率上,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都给用户开放了很大的控制权,用户可以随意调节它们的频率与工作电压。同时AMD还非常贴心地为用户提供了可在操作系统下,对G系列锐龙处理器三部分(CPU、内存、图形核心)频率、电压进行调节,版本号为的RyzenMaster超频软件。随后我们在风冷散热环境下进行了多次尝试,两款G系列锐龙处理器最终的处理器、图形核心超频能力都非常相近,它们的处理器核心频率均可稳定超频到4.0GHz,略有不同的是,锐龙G对电压的要求略高,需要1.V才能稳定,而锐龙G则只需要1.V即可。
图形核心方面,虽然在默认设置下两款处理器的Vega核心频率有差别,锐龙G的工作频率要高出MHz。但它们在风冷散热环境下的最高图形核心稳定超频频率则都在1MHz左右,且所需电压也都在1.25V。所以就处理器本身而言,两款G系列处理器均可以分别将处理器频率提升到4.0GHz、图形核心频率提升到1MHz,带来大幅提升的性能。从超频成绩表可以看到,从处理器渲染性能,再到EXCEL方程式运算速度、7-Zip压缩性能,再到各类游戏的运行帧速,它们都获得了不小的提升,效果非常显著。
APU的优秀接班人
综合以上测试我们认为,融合Vega核心的锐龙G系列处理器完整延续了之前APU图形核心性能强、各部分频率完全可控,可玩性强的特性。其Vega显示核心已使得用户能够在p分辨率下流畅运行大部分游戏大作,即便面对当今的最大热门“吃鸡”也毫无惧色。
其中在仅使用DDR4内存的条件下,锐龙G的图形核心就已经完全可以与采用GDDR5显存的GeForceGT匹敌,相对于曾经的APU旗舰,在图形核心性能上实现了非常大的进步。处理器性能方面,锐龙G系列处理器则借助Zen架构处理器核心的采用,大幅度缩小了与竞争对手在处理器性能上的差距,在不少日常应用上更能借助OpenCL异构运算技术,获得更快的任务执行速度。
当然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的性价比,锐龙G、锐龙G的上市售价分别只有元、元,比其对标的处理器售价还要低。在本文截稿时Corei3-的售价为元,Corei5-处理器的售价为元。在彼此间处理器性能相近的情况下,对用户来说,选择锐龙G系列处理器还能免费获得一个性能可以匹敌或接近GeForceGT的显示核心,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方面对于入门级独显来说,G系列锐龙处理器也将带来非常大的压力。要知道就是像GeForceGT这种入门级独显的售价也并不便宜,配置GDDR5版本的GeForceGT显卡大多在元以上,甚至近元。而锐龙G系列处理器的问世则向市场宣布——如果你并不是狂热的游戏玩家,预算有限,对画质要求不高,只是需要够用的处理器与3D性能,那么完全没有必要再去花这~元“冤枉钱”,它就能满足你的需求。让锐龙为用户提供更高的性价比,这一设计目标已经达成——Mission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