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凤霞教授谈女性生殖健康的几点问题

2016-11-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编者按

女性健康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身体与心理全方位的健康。现代女性,在各种责任与重担压力下,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尤其是生殖健康。生殖道感染、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与生活,且各种妇科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多,更有年轻化趋势。年5月8日在天津召开的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女性生殖整复分会“关爱女性大健康”学术研讨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场上,中国妇产科在线采访到医院妇产科薛凤霞教授,针对女性生殖道疾病与女性整体健康的关系、HPV感染、子宫内膜癌筛查、如何进行生殖道感染宣教等方面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

中国妇产科在线

临床中对宫颈癌的筛查,应用最广泛的仍为细胞学检测方法,迫于其局限性,HPV-DNA检测能否取代它成为宫颈病变筛查的第一手段?原因有哪些?

薛凤霞教授

在国内,细胞学作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优点为特异性比较高,但缺点是敏感性比较差,存在漏诊现象。从宫颈刮片到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其检测敏感性已经从50%提高到70%-80%,但还存在20%-30%的漏诊率。另外需知道,一位病理科医生经过专门的细胞学培训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宫颈细胞学医生。而以上细胞学方法的局限性与我国细胞学医生的实际水平共同决定了这项筛查的敏感性不太理想。

HPV-DNA检测作为一种检测方式,主要为仪器操作,对于人力的要求比较少,但在国内受限的原因是价格较贵。由于经济因素,HPV作为宫颈癌初筛的手段也不太现实,但会是将来一个趋势与发展方向。如首先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展,作为筛查的方法,有条件者还可以做细胞学及HPV检测的双筛查。

  综上所述,细胞学筛查特异性高、敏感性差,有假阴性率;HPV筛查敏感性高、特异性差,有假阳性率,联合检测可取长补短,但性价比较差。现在,欧洲与美国已经把HPV-DNA检测作为初筛手段,第二行细胞学筛查,从而减轻了细胞学医生的压力。在中国,我们还应寻找适合自己国情的筛查方法。

中国妇产科在线

由于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的上升,对其癌前病变的诊断和筛查成为研究热点。请您谈谈目前临床上如何进行筛查和判断的?

薛凤霞教授

现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对于不同的人群应有不同的筛查与管理。

对于有遗传性高危因素家族史的女性,如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是由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至少有3名家族成员患HNPCC相关肿瘤,至少连续两代受累),每年要做一次阴道B超及子宫内膜的活检作为常规的筛查手段。

对于其他高危因素的女性,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患者,还没有一个规范的筛查标准,但如果出现月经紊乱,应该尽早行B超检查及子宫内膜活检。如果存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症,避免进展成子宫内膜癌。肥胖及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若存在胰岛素抵抗者,应用对抗胰岛功能的药物二甲双胍,会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

对于普通正常女性人群,如无异常,每年一次妇科健康查体,一旦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尤其是围绝经期女性,也要提高警惕,必要时做B超、诊断性刮宫等检查。

对于绝经后妇女,若出现绝经后子宫出血,均应该做详细的妇科检查、B超等,必要时行宫腔镜检查。

中国妇产科在线

对于生殖道感染,在大众科普方面,您觉得还需强调的有哪些?

薛凤霞教授

大众了解的生殖道感染以阴道感染较多,如细菌性阴道病、阴道真菌感染、滴虫性阴道炎等,不太多见的主要是需氧菌性阴道炎。

其中,阴道炎虽然不是一种严重的妇科疾病,但会引起不适等症状,对于未婚未育而有性生活史的女性,保护生殖功能很重要。目前大众多存在一个误区,即出现阴道炎症后自行进行药物治疗。由于导致阴道炎的病原体不同,治疗方法也会不同,只有规范的诊治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另外,衣原体感染、滴虫感染也是一种性传播疾病,除可以导致输卵管炎症,引起不孕,还可以导致性伴患病。

一些生殖道感染导致的生殖系统危害不低于恶性肿瘤所引起的,因此提醒未婚未育而有性生活史的女性要注意防护,保障性生活卫生,预防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出现感染及时就医,明确感染,系统治疗。另外,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度冲洗阴道,破坏阴道的防御功能,我们主张用温开水清洗外阴,避免应用化学刺激性制剂,穿纯棉内裤,应用纯棉毛巾等。

本文为中国妇产科在线独家专访,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微言有大义,好文共赏析。









































诺卡健身俱乐部芸溪店跑步机控制面板使用方
引起脂溢性皮炎常见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eichiyen.com/szys/10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