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室NO58原发性闭经,性

2021-3-2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5.html

分享人:周坚红、兰义兵

撰写人:马蹑影、徐璐行

一、病例简介

患者,女,18岁,未婚,无性生活,因“原发性闭经”于年8月3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现18周岁,社会性别为女性,月经至今未来潮,平素无腹痛,无腹胀,无发热,阴道分泌物较少。年6月因原发性闭经,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示乳房未发育,行染色体检查提示“染色体46XY(21);47XYY(25);45X(4)”,B超及MRI提示“始基子宫”,骨龄测定:骨龄符合13岁女性改变骨龄符合13岁女性改变。因身高及骨龄未达同龄女童标准,暂未予特殊治疗,随访观察两年。年7月B超仍提示“始基子宫”,骨龄仍约同13岁6月女表现,遂予戊酸雌二醇片0.5片口服。年2月本院测:骨龄约同15-16岁女性表现。期间多次复查腹部B超提示:幼稚子宫可能。年2月再次至我院复查,体格检查示有乳房发育,已达理想身高,予暂停补佳乐口服。月经一直未来潮,自觉有白带,无腹痛腹胀,无阴道流血流液,无恶心呕吐,无心慌头晕等不适,今来我院行进一步治疗,门诊拟“染色体异常,原发性闭经”收住入院。

患者精神可,胃纳佳,睡眠安,大小便无殊,体重随生长发育增加。学习成绩中等。

既往史:无殊。

月经史:原发性闭经,至今未来潮。

一般查体:体温:37℃,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76mmHg。心肺听诊无殊,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身高:cm,体重:63Kg。颈略短、宽,耳大位低,无明显多痣、眼睑下垂、颈蹼、盾形胸、肘外翻等异常。乳房Tanner分期II期,乳头间距较大。

妇科检查:行肛腹诊,外阴:幼稚女型,双侧大小阴唇、阴蒂发育不良,无阴蒂粗大;阴道:细棉棒探阴道深度约7cm,子宫:难以扪及;双附件:未触及明显结节;双侧腹股沟未触及明显包块。

辅助检查:入院后完善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查等未见明显异常。

一、生殖激素

-07:LH14.09IU/L,FSH38.41IU/L,PRL8.9ng/mL,P0.nmol/L,E2﹤18.35pmol/L,DHEA-S10.5μmol/L,TTE1.3nmol/L

-07:LH14.46IU/L,FSH31.57IU/L,PRL8.9ng/mL,P0.nmol/L,E.44pmol/L,DHEA-S12.2μmol/L,TTE1.4nmol/L

-08:LH12.77IU/L,FSH32.57IU/L,PRL12.5ng/mL,P0.17nmol/L,E2﹤18.35pmol/L,DHEA-S12.80μmol/L,TTE1.1nmol/L

注:LH:黄体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PRL:泌乳素,P:孕酮,E2:雌二醇,DHEA-S:硫酸脱氢表雄酮,TTE:睾酮

二、骨龄

-02:左手腕正位示:诸指中节指骨基本融合,2-5掌骨融合线基本消失,桡尺骨干骺端开始融合。诊断结果:骨龄约同15-16岁女性表现。

三、经腹部子宫附件三维超声

-07:膀胱后方见范围约2.4*1.4*0.8cm低回声,未见明显宫腔回声。双卵巢均显示不清。诊断结果:始基子宫可能。

-07:子宫前位,大小2.4*2.2*1.5cm,内膜厚0.2cm(双层)。宫壁回声均匀。宫体:宫颈约1:1。未探及明显卵巢回声。诊断结果:幼稚子宫可能。

-08:子宫前倾,大小2.4*2.0*0.7cm,内膜厚约0.16cm(双层),宫壁回声均匀。宫颈:宫体约1:1。双卵巢均显示不清。诊断结果:幼稚子宫可能。

四、其他影像学

-08盆腔MRI增强:子宫显示,大小约3.1*1.3*2.3cm,宫颈可见,隐约见裂隙样宫腔显示,未见明显内膜信号影,双侧附件区未见卵巢信号影,两侧髂窝及腹股沟呈处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盆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盆底未见积液。诊断结果:始基或幼稚子宫考虑。

-08双肾、输尿管、膀胱超声检查:膀胱充盈下查:双肾切面形态及大小正常,被膜光整,实质回声均匀,集合系统无分离。双侧输尿管不扩张。膀胱充盈良好,层次清晰,其内未见异常回声。诊断结果: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

-08浅表软组织超声检查:双侧大阴唇及腹股沟皮下未探及明显异常回声。

初步诊断:染色体异常(45,X/46,XY/47,XYY),性别发育异常,原发性闭经

诊疗计划:1.予完善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腹股沟浅表B超、盆腔MRI等检查;2.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行腹腔镜探查术。

二、诊治经过

手术经过:腹腔镜下见:盆腔内无明显游离液体,见一幼稚子宫,表面光滑,未见明显结节突起,子宫直肠陷窝存在。左侧输卵管质地柔软,形态细长,贴于左侧盆壁,伞端延伸至左侧髂窝处,伞端粘膜可见;左侧附件区可见一白色性腺组织,大小约2.0*1.0*0.5cm

;右侧输卵管质地柔软,形态细长,贴于右侧盆壁,伞端延伸至右侧髂窝处,伞端粘膜可见;右侧附件区可见一大小约2.0*0.5*0.5cm白色条索状性腺组织。遂决定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双侧性腺组织切除术。

手术操作:提起左输卵管伞端,自伞端电凝、切断输卵管系膜至左输卵管起始部,完整切除左侧输卵管;电凝、切断左侧骨盆漏斗韧带、卵巢系膜至左侧固有韧带,完整切除左侧性腺组织。同法切除右侧输卵管及性腺组织,腹腔镜监视下取出。创面电凝止血。予以生理盐水冲洗盆腔,吸净冲洗液,检查盆腔内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予以吸气撤镜。

术后常规病理:

(双侧)输卵管组织(双侧性腺)性腺间质内见大量钙化小体,(右侧)钙化小体周围见少许性索成分残留,结合病史及染色体分型,符合性腺母细胞瘤消退所见(burnt-outgonadoblastoma)

出院诊断:染色体异常(45,X/46,XY/47,XYY),性腺发育不良,性别发育异常,原发性闭经

出院医嘱: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预防感染;2.禁性生活、盆浴、游泳1个月;3.术后1个月,服药结束后门诊复查;4.阴道出血多,发热、下腹痛等不适随诊;5.出院带药: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2mg/(2mg+10mg)每次剂量1片,每日1次,口服,总剂量:1盒。

三、病例分析

知识点1:原发性闭经的诊断思路

原发性闭经指年龄>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者年龄>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未来潮者。

一、原发性闭经的病因

闭经按生殖轴病变和功能失调的部位分为下丘脑性闭经、垂体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子宫性闭经以及下生殖道发育异常性闭经。原发性闭经一般是遗传或解剖学异常造成的。但是,所有造成闭经的因素也可导致原发性闭经。在一项关于原发性闭经的大型病例系列研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①性腺发育不全,包括特纳综合征,共占43%;②苗勒氏管发育不全,表现为无阴道,有时表现为无子宫,共占15%;③青春期的生理性延迟,可由慢性系统性疾病或急性疾病导致,共占14%;④多囊卵巢综合征,占7%;⑤单一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缺乏症,约占5%(但该病其实非常少见,发病率约1/,该研究发现该疾病频率较高可能为单中心研究造成);⑥阴道斜膈,约占3%;⑦体重减轻/神经性厌食症,占2%;⑧垂体病,占2%。其他较不常见的病因(发生率≤1%)包括处女膜闭锁,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泌乳素瘤,其他垂体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二、原发性闭经的诊断流程

对于原发性闭经的患者,病史采集十分的重要,包括发病的可能起因和伴随症状,如环境变化、精神心理创伤、情感应激、运动性职业或过强运动、营养状况及有无头痛、溢乳等,特别需要了解其青春期生长和发育进程。体格检查需包括智力、嗅觉、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发育情况、有无发育畸形、有无甲状腺肿大,有无乳房溢乳,皮肤色泽及毛发分布。妇科检查了解内、外生殖器发育情况及有无畸形。实验室检查主要为生殖激素水平的测定以及甲状腺激素的测定,最重要的为是否有必要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盆腔超声对于是否判断是否有苗勒管结构,苗勒管结构是否存在畸形及性腺形状、位置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田秦杰.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J].中华妇产科杂志,,46(9):-.)

分析1

针对该患者,来我院门诊就诊时14周岁,第二性征尚未发育,外生殖器表现为完全女型、幼稚型,行染色体检查发现染色体异常,可以明确为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原发性闭经。患者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45,X/46,XY/47,XYY,且以46XY、47XYY核型为主,多次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显性腺,因而可以认为其染色体、性腺和表型性别的发育异常或不匹配,可以诊断为性别发育异常(disorders/differencesofsexdevelopment,DSD)。

病例分析

知识点2:性别发育异常定义、分型及含有Y遗传物质的Turner综合征

一、性发育异常的定义

性别发育异常(disorders/differencesofsexdevelopment,DSD)是一种先天性染色体、性腺和表型性别的发育异常或不匹配。DSD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包含一系列先天的代谢异常和畸形,主要为外生殖器的异常。过去将性别发育异常统称为“两性畸形(hermaphroditism)”,同时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将两性畸形分为真两性畸形和假两性畸形。但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两性畸形”是一种对患儿歧视性的称谓,因此年芝加哥会议达成共识使用“性别发育异常”代替旧称。染色体性别遵从孟德尔遗传定律,XY受精卵通常发育为男性表型的胎儿,XX受精卵通常发育为女性胎儿。Y染色体中含有性别决定区(sex-determiningregionofY,SRY)启动睾丸发育。非整倍体性染色体可导致不同的性别发育异常个体。性染色体嵌合体是由于受精后性染色体增多或减少。性心理发育则更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尚未被深入理解。不仅产前、新生儿期和青春期大脑的性激素暴露对性别决定的影响非常大,社会风俗和习惯也发挥很大作用。通常大脑和身体性别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生理上正常的人也存在“性焦虑(genderdysphoria,GD)”。因此,广义而言,DSD可以定义为染色体、性腺、表型或性心理的不一致。

性发育包括性染色体的确定、性腺的发育和其他内外生殖器的发育。任何干扰这一过程的因素都可导致性发育异常。这些因素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包括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的异常、类固醇和性激素合成路径中一些重要酶和各类激素受体异常等;外源性激素包括环境污染、药物、母体因素等。克氏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非整倍体染色体疾病,发病率为1/。Turner综合征为第二常见的非整倍体染色体疾病,发病率为1/。

二、分型

根据芝加哥会议共识,目前推荐将DSD根据染色体检查分为三大型,分别为染色体异常型DSD,46XY型DSD和46XX型DSD。

表1DSD分型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泌尿外科学组.性别发育异常中国专家诊疗共识[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40(4):-.)

三、含有Y遗传物质的Turner综合征

Turner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女性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有学者认为认为有6%-9%的Turner综合征患儿中含有异常Y染色体或Y染色体片段嵌合,这类染色体型称为含有Y染色体物质的Turner嵌合综合征(TurnerMosaicSyndromewithYchromosomematerial,TMSY),如45,X/46,XY,45,X/47,XYY,45,X/47,XXY等,其中最常见的为45,X/46,XY。TMSY发生罕见,发生率约为1/。TMSY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从完全正常的女性表型,典型的Turner综合征外貌的女性,外生殖器模糊,到外生殖器男性表型。表型的不同可能与核型嵌合比例有关。通常外周血的核型分析取50个中期分裂相的淋巴细胞,对其一一进行G显带分析。患者表型可能与占细胞比率较高的核型相符,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

分析2

尽管该病例中患者无典型Turner综合征所表现的身材矮小,但结合其激素水平及多次影像学未见性腺,可知其性腺发育不良,结合该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5,X/46,XY/47,XYY,笔者认为仍可诊断该患者为含有Y染色体物质的Turner嵌合综合征(TMSY)。以往有研究认为表型可能与占细胞比率较高的核型相符,但本病例中患者外周血核型分析含Y染色体的细胞株比例高达92%,表型为完全女型。有研究认为,细胞嵌合比例在外周血与性腺组织间存在差异,猜测性腺中嵌合比例高的核型决定了外生殖器的外观。但也有病例报道发现一位TMSY的女性,其外周血核型有97.5%的46XY,其性腺中45X占据60%。但因TMSY发生率过低,文献以病例报道为主,即使为临床研究,所纳入的研究人数较少,因此“性腺嵌合比例决定外生殖器外观”仅停留在猜想阶段。本病例中患者性腺组织可后续进一步通过FISH或PCR检测性腺染色体核型,为这一猜想提供证据。另外,有研究发现多数TMSY患者的Y染色体存在结构异常,本病例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未报告Y染色体结构异常,但有可能存在Y染色体中重要片段的异常。患者本次入院完善SRY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但SRY基因尽管存在,若其有突变仍可导致编码蛋白失活,使得胚胎无法向睾丸正常组织分化,故男性发育受阻,从而呈女性表型。

病例分析

知识点3:性别发育异常患者的性腺

近年来对于性别发育异常患儿的性腺处理方式倾向于保守化,由于肿瘤多发生在青春期后,在安全监测性腺的前提下可选择推迟不可逆转的性腺切除术,直至患儿成年。性腺切除的指征包括:①生殖细胞恶性肿瘤;②(预期)性腺分泌的激素对选择的性别有相反作用;③患儿自检或通过影像学检查监测性腺恶变的依从性差;④存在Y染色体物质的条索状性腺。对于45,X/46,XY嵌合体(即TMSY),发生性腺母细胞瘤(gonadoblastoma,GB)的概率约15%-30%。GB为一种癌前病变,其发生恶性肿瘤如无性细胞瘤或精原细胞瘤的概率约为35%。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在确诊了TMSY后应尽早行双侧性腺切除术。

有研究对25例45,X/46,XY嵌合体的50个性腺进行组织学分析,发现其组织病理学类型与性腺位置有关,在腹股沟可扪及的性腺中,有87.5%为发育不良的睾丸,对于无法扪及的性腺,有91.2%为条索状性腺。其中具体病理类型有完全性腺发育不良(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eichiyen.com/szyy/9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