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体验官蔡嘉旎从学生成讲师,她读懂
2023/12/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幸福体验官:蔡嘉旎,广州航海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幸福瞬间:广式虾饺与味蕾碰撞时的齿颊生香在蔡嘉旎“甜姐儿”的外表下,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从汕头到广州,从钢琴十级到带队“打出”篮球全市第一,从主持人到成为“魅力讲师”……闯劲十足的蔡嘉旎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光环”,当中最特殊的“一环”,或是她来到广州航海学院后参与的青春健康同伴教育事业。青春健康同伴教育,是指将具有相近年龄、背景、生理、经历、体会及相同性别等特征的人组织起来,通过分组讨论、互动小游戏等一起开展青少年生殖健康、艾滋病预防知识、爱情观价值观等的宣传教育活动。虽然还是大学生,蔡嘉旎的角色却是“讲师”。“一开始我是看到了有做主持人的机会,直到自己上了第一堂同伴教育课,发现大学原来可以这样有意义地度过,除了专业课程以外,还有这么多值得学习。”蔡嘉旎加入了青春健康教育协会的讲师部。这约20人的讲师团,在广州航海学院大一新生近50个班上举行“破冰”活动,通过站队游戏、滴水游戏、“大白纸”讨论等形式,探讨应如何看待性和避免高危性行为。“为什么由学生讲而不是老师讲?因为对这些敏感话题,同学之间更容易聊得开。很多事情家长老师不讲,不代表学生不知道。与其让大家被网络错误引导或道听途说,不如在同伴教育中树立正确的观念。”让蔡嘉旎感触颇深的是,前年她听说一位小学同学要结婚了,原因是未婚先孕。“我的小学在农村,当时我就想,如果她知道这些自我保护和避孕的知识,可能就不会这样这么早就突然怀孕了。”从羞于启齿到大胆表达,蔡嘉旎的“讲师范儿”越来越足。她代表学校参加了旨在发展青春健康同伴教育的广东省魅力讲师大赛,在培训过程中还进一步接触了刻板印象、社会性别、性少数、月经羞耻等等话题。“我最大的收获是了解尊重、包容和认同的重要性。同时,我也觉得像月经这样的话题,不仅对女生要教育,对男生也要教育,这是人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不了解,男生才会觉得这是可以拿去说笑的事。”在暑假寒假,蔡嘉旎也没有闲着。讲师们受邀变身社区服务志愿者,在黄埔区、海珠区因应受众不同开展不同的活动,即使在疫情期间也通过网络课堂坚持这一工作。“比如对六年级的小学生,我就讲了远离毒品和迎接青春期身体变化的内容。”“来到广州,我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这里对青春健康教育很重视,普及的观念也更先进。”蔡嘉旎告诉记者,在她参与的由联合国人口基金举行的网络国际会议上,她看到不仅中国,在全球多个国家,都在研究青少年性教育如何普及的问题。“能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是我的荣幸。”00:30幸福瞬间:广式虾饺与味蕾碰撞的齿颊生香在蔡嘉旎热爱的各式广州美食中,她最爱的是广式虾饺。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与虾饺的相遇,是在大一的周末,和同学踏遍街头,终于找到一家可以喝早茶的茶楼。“虾饺真的太好吃了!弹牙的口感刚刚好,鲜味咸度刚刚好,咬下去就是幸福瞬间!”她还记得服务员一开始用粤语来点餐,看她没听懂,笑一笑便亲切地用普通话复述一遍,让她感受到广州美食文化之中浓浓的人情味。记者观察:开放包容,才成就历久弥新蔡嘉旎热爱广州的两个元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传统的“一盅两件”,指向了这个城市的两面:一面是国际化都市,是开放包容、不断更新的蓬勃生命力;一面是千年商都,是市井中弥漫的熨贴烟火气。互融互通,至兼收并蓄,乃历久弥新,“老城市新活力”的故事正在广州处处上演。比如“食在广州”。粤菜历史悠久,源自中原,起源可远溯至距今两千多年的汉初。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能看到蛇馔乳猪、文火老汤、时令鲜果皆是南越王宴席上的珍馐。而蔡嘉旎喜欢的“叹早茶”,也可追溯到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在这千年间,粤菜凭借物产富饶的优势,不断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北方烹饪技艺的“爆法”在这里演进为“油泡法”,整形烹制的“扒”改进为分别烹制分层次上盘的“扒”。此外,粤菜还融合了西餐的焗法、吉列炸法、调味汁做法等,“贯通中西”成为粤菜区别国内其他菜系的一大特点。深受食客欢迎的黑椒牛柳,是粤菜厨师的创新杰作。2月2日,蔡嘉旎与粤点泰斗何世晃、广州酒家文昌店点心部主管韦兴顺来到广州老字号餐厅广州酒家,学习制作粤点虾饺。又比如“花城看花”。对广州人来说,春节最重要的民俗就是逛花市了。按照延续百年的传统,每到农历年廿八,迎春花市就会盛大开锣。广州人不论老幼,只要有空都会去花市逛一圈,沾一点鸿运大吉的喜气回家。百年间,花市的形式也在不断追求创新——就如同广州的城市品格一样。它既是传统的盛事,也是年轻人的舞台。在年轻人的带动下,新鲜商品不断登场,生肖布偶、充气玩具、转运风车、“盏鬼”对联,各种新奇玩意争奇斗艳,既有年味又有新意。AR花市、线上花市、水上花市,新式花市的亮相更顺应了潮流发展。自年起,“广州过年,花城看花”成为春节期间广州欢迎游客来旅游的口号。借助年《财富》全球论坛的召开,“广州过年花城看花”这一名片大步迈向海外,让全球目光聚焦花城广州,让传统文化绽放出城市新魅力。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方晴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苏俊杰实习生石亮浩治视频文案:吴子良视频拍摄:高凯珅、陈铭曦、吴子良视频剪辑:高凯珅海报设计:王紫凤策划:黄蓉芳编辑统筹:陶开河稿件统筹:方晴视频统筹:高凯珅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