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以产业思维掘金新三板医疗新业态
2020-11-14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投资要点
产业趋势和国内政策扶持将推动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企业快速发展。通过对中美各医药子行业的增速和盈利水平比较发现,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行业在收入增速和盈利水平上领先全行业。新三板中,生物制药利润率和收入增速都位列第一,达到46.99%和.75%,远高于其他子行业。作为代表科技创新和新经济的新三板医疗板块,我们认为医疗器械中的体外诊断企业、生物制药中的抗体药和细胞治疗企业、医疗服务企业将在未来迎来黄金发展期。诊断篇:我国体外诊断行业正高速发展,未来5年CAGR料将超过20%,精准医疗将推动POCT、基因诊断企业大爆发。目前临床上,80%以上的疾病诊断依靠体外诊断完成。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基数小、增速高: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从年的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CAGR达20.79%。国内体外诊断市场格局尚未形成,国产诊断试剂品类繁多,众多初创公司加剧博弈。我们判断分子诊断、POCT是未来趋势性技术。新三板中体外诊断公司因其先进的技术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治疗篇:生物制药前景将好于传统中药和化学药,其中的抗体药和细胞治疗企业被看好。年生物科技药在全球药物销量占比21%,预计到年,生物科技药在全球药物销量占比将超过传统化学制药,达到52%。研发驱动产业进阶,在年全球前十个最具价值的研发项目中抗体药有9个,因此生物制药是我们看好的两个生物治疗方向之一。我们认为“拥有世界一流研发水准和先进工艺水平”的新三板抗体药和细胞治疗公司将在未来通过资本力量进一步推进其研发进程,迅速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医疗服务篇:医院改制和国家政医院发展。医院是我国医疗体系的主体。《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医改政策相继出台,使原本低ROE水平的医院面临改制压力。政策推手及高投资回报正吸引医院体系,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在我国医疗体制中医院独大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有规范盈利模式和轻资产运医院将有望在各地蓬勃生长。医院多是地域属性强、专业医院,因其术有专攻的特色疗法和高质量服务,相对传统医院而言有极强的竞争力。风险因素。政策出台后对企业创新扶持是否到位的风险、经济下行影响上下游供应链的风险。市场判断和投资策略:产业思维掘金四大领域分享医药投资盛宴。新三板公司受益政策影响,配合医药细分子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我们看好:(1)分子诊断领域中拥有稀缺技术的吉玛基因、百傲科技、致善生物、益善生物等公司;(2)免疫诊断领域中具备规模效应,形成产业布局的璟泓科技、明德生物、新产业和科新生物等公司;(3)“具有研发潜力和先进技术水平”的生物公司:君实生物、康爱瑞浩、顺昊生物、天阶生物;(4)“具有连锁经营潜力、优质盈利能力和一定竞争壁垒”医院:可恩口腔、医院、华韩整形等公司。目录1、投资聚焦1.1投资逻辑医疗保健行业因其高景气度、高科技含量为投资者所青睐。然而由于其复杂的医药资金链、物流链和信息链之间的关系、多样技术种类的子行业(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保健品)和不同疾病的丰富病因,医疗保健行业依然带着神秘的面纱。对于医疗保健行业的投资,尤其是对一级市场、一级半市场中处在创制阶段的药品、技术公司的价值判断和挖掘,是我们希望为投资者呈现的。
在此背景下,针对投资者关心的三个问题:一、哪些子行业是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二、具有哪些特征的公司会在特定子领域中脱颖而出?三、新三板中哪些公司是受价值发现体系青睐的标的?我们尝试从我国医疗体制和供需关系出发,通过对医疗保健行业各子领域的历史发展和技术进程进行整体梳理,为思考解答上述问题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总结各子领域的发展状况后,我们看好医疗器械中的体外诊断企业,生物制药中的抗体药和细胞治疗企业,民营基因的医疗服务企业。1.2创新之处首次通过对中美医疗保健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和收入规模的排序分析,对未来细分子行业的前景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生物药”是具有成长潜力的医疗细分子领域。从看病的流程出发,通过分析患者、医生和药企的三方需求,阐明了具有成长潜力的医疗细分子领域:“医疗器械中的IVD产业、医疗服务中医院、生物药中抗体药和细胞治疗”将会蓬勃发展。通过详细阐述子领域发展趋势,对具有高投资回报潜力的医疗子行业标的做特征总结。投资策略方面,我们看好新三板中:(1)“拥有稀缺技术”的分子诊断公司和“具备规模效应,形成产业布局”的POCT公司;(2)“具有研发潜力和先进技术水平”的生物治疗公司;(3)“具有连锁经营潜力、优质盈利能力和一定竞争壁垒”医院。2、医药板块是新三板成长能力和融资能力最强的板块新三板市场中的医药板块增速快,融资效率高。截至年11月4日,新三板医药板块共有家公司,根据年中期财务报表,医药行业的总股本94.56亿股、总流通股本30.60亿股、总资产.69亿元、净资产.95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75亿元和16.00亿元。医药板块成长能力极强,根据年中报数据,其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达15.24%和32.69%。年年初至今,新三板医药板块挂牌公司累计实施定增次数为次,预计融资金额43.08亿元、实际融资金额41.44亿元,融资效率(实际融资额/预计融资额)高达96.2%,位列所有板块第一。新三板医药板块共有54只股票在新三板中采取做市转让的方式,占做市板块挂牌企业的5.82%。
3、产业思维看医药板块各子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3.1产业思维看医药板块各子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新三板医药板块中生物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公司增速和利润率指标较高。通过对中美医药板块的比较分析发现:A股二级市场医药板块中,收入增速最高的是生物制药企业,同比增速达.06%,而利润率最高的是医疗器械行业;而在美国SP的公司中,生物制药在利润率和收入增速上都位列第一,达到62.39%和.26%,医疗服务收入增速突出,为92.14%,医疗器械在利润率和收入增速上居于行业中游,为47.58%和43.73%;在NASDAQ的医药企业中,医疗服务类企业收入增速最高,为44.89%,生物制药企业利润率最高,达30.65%。回头来看新三板的医药板块,生物制药在利润率和收入增速上都位列第一,达到46.99%和.75%,参照国内外医药巨头公司和创新公司,我们认为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企业是未来的明星子行业。
3.2卫生体制改革将全面利好大健康产业刚性需求保障医疗卫生支出。根据卫计委发布的《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卫生总费用从年的.63亿元增长到年的.9亿元,人均卫生费用从年的.9元增长至年的.5元,增长超出7倍之多。一方面,医保覆盖面扩大,更多的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医保,城乡医保逐步统一又会进一步推动医疗费用上升;另一方面是源于我国老龄化人口基数庞大,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8亿,同比增加4.55%,慢性病及改善生活质量药物的需求增加。覆盖全行业的利好政策出台,推动医疗服务创新及改革。年国务院、CFDA、发改委等多个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医药行业利好政策,涵盖生物科技、医疗服务、医药商业、医疗器械、中医药等各医药细分子行业。从医药全行业来看,相继出台的政策确定了未来医药领域重点发展方向:鼓励医疗器械的创新及生物制药的研发,全面支持医学科学研究;简政放权,取消多个医疗技术的审批、认证,提升产业效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国家鼓励传统医药行业拥抱互联网技术,拓宽渠道,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鼓励社会办医,形成金字塔形医疗机构结构;完善城乡居民医保,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在全面推进医疗服务、药品价格市场化的推动下,国家提出了年整个国家的健康服务业规模达8万亿的产业建设新目标。3.3产业思维梳理医疗行业发展趋势,掘金大健康板块受益政策影响,配合医药细分子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我们从一个病人的看病流程中,从诊断疾病、治疗疾病和接受医疗服务的顺延路径出发,考虑了医药行业中增长趋势明显,盈利状况良好的子领域,认为体外诊断企业,医院将在未来5年内迎来黄金发展期。4、诊断篇:精准医疗概念下基因诊断、POCT将大放异彩4.1体外诊断堪称医生的眼睛临床上,按检验原理或检验方法,体外诊断主要包括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尿液诊断、凝血诊断等,其中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是体外诊断主要的三大领域。生医院的常规检测项目,如测定糖类、脂类、无机元素类、肝功能、肾功能等,是医疗检测的基本组成部分。
多因素催生行业发展,中国体外诊断市场在未来5年中仍将保持高速发展。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从从年的亿元,快速增长至年的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0.79%。我国体外诊断产品年市场规模占全球体外诊断产品的4.2%,考虑到我国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达20%,我们认为我国体外诊断市场总量偏低,未来市场增速可期。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医药改革、政府合理引导规范市场、中产阶级需求提高等积极因素,预计我国体外诊断市场的供给在未来5年中将依旧维持超过20%的增速。我国体外诊断市场格局未确立,产业链横纵向整合已成趋势。全球体外诊断市场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已发展成数百亿美元容量的庞大市场。行业发展成熟,技术壁垒高,市场集中度好,聚集了一批著名跨国企业,包括罗氏、西门子、雅培、贝克曼、强生、生物梅里埃、伯乐等,行业呈现出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就国内现状来说,我国的诊断试剂产业仍处于弱小成长期,市场呈现割据竞争的格局,厂家数量多达-家,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约20家。实力较强的综合性企业还较少,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主要在某一细分技术上具备竞争优势。国产商品凭借价格低、售后服务好的优势,把医院医院为主的中低端市场。在国内体外诊断市场中,达安基因、新产业、科华生物、迪安诊断、利德曼、三诺生物和新华医疗为第一梯队公司。新三板公司中璟泓科技、新产业、吉玛基因、永瀚星港的财务指标较为突出。体外诊断行业中POCT和分子诊断处于初创期,看好其未来成长潜力。在体外诊断技术中,相比于CT、生化检测、血常规等,POCT(即时检测)和分子诊断技术刚刚处于萌芽阶段。技术迭代后,两项检测技术满足了病人对检测的速度和精准性的要求,因其适用于多项肿瘤指标和急诊适应症的筛查,我们看好POCT和分子诊断未来前景。4.2POCT“小型便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即时报告”全球POCT市场增速稳定,发达国家消费规模大幅领先发展中国家。根据Rncos年5月发布的《GlobalPoint-of-CareDiagnosticsMarketOutlook》报告数据,POCT市场在过去5年中迅速发展,年规模已达亿美元,在-年间将保持8%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年发展至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不同地区的卫生体系和技术差异使POCT的消费呈现较大的地区差异。年POCT在美国市场规模占比为47%,是全球最大的POCT消费区;欧盟市场占比达30%,位列第二。在发展中国家,印度、中国的POCT市场规模正逐渐扩大。
我国POCT市场起步较晚,目前市场规模较小,但是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巨大。据Rncos年5月发布的《GlobalPoint-of-CareDiagnosticsMarketOutlook》数据显示,年我国POCT市场规模为4.8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比由年的3%上升为年的7%。预计到年,我国POCT市场规模可达14.3亿美元。随着医改的推进和社区医疗体系的建立,预计我国POCT市场在近几年将保持20%的年复合增长率。
POCT主要应用于血糖实时监测和心血管类疾病的快速定量或定性检测筛查。POCT产品的应用范围广。POCT检测可用于血糖检测、血气和电解质分析、快速血凝检测、心脏标志物快速诊断、药物滥用筛检、尿液分析、干式生化检测、怀孕测试、粪便潜血血液分析、食品病原体筛查、血红蛋白检测、传染病检测、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血脂项目等检测领域,其中以血糖实时监测和心血管类疾病的快速定量或定性检测筛查为重点核心领域。
发达国家因其产品质量和技术优势,现在全球占据主要地位。其中代表企业有Alere、雅培、BD和罗氏等。目前国内POCT生产商主要为万孚生物、科华生物、三诺生物、英科新创、九安医疗、璟泓科技和明德生物等公司。新三板中璟泓科技和明德生物是涉及POCT产业的公司,处于行业第二梯队。
4.3分子诊断市场高速发展,PCR技术应用广泛目前中国分子诊断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模式的转变,市场对分子诊断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根据《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目录》,年分子诊断项目仅为28项,年项目增加到项。年我国分子诊断领域市场规模预计将达18.3亿元,同比增速22.13%。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需求的增长,未来几年市场年均增速估计依然高达20%以上。
从技术上看,分子诊断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温核酸扩增(INAAT)、杂交、DNA测序和NGS、生物芯片等。在这些技术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占据分子诊断技术市场的份额最大,年高达40%。医院的检验科和中心实验室都有配备,且检验技术人员熟悉其技术操作,因此基于PCR技术的诊断试剂盒能在销售终端和客户无缝连接,医院PCR技术平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虽然也占35%比例,然而由于其操作主要集中于专业的第三方实验室,在医院检验科和病理科尚未普及,故对分子诊断试剂盒的生产厂商而言,依托PCT技术平台是首选。
分子诊断触角延伸,推动精准医疗发展。分子诊断产品应用在肿瘤、感染、遗传等临床疾病的诊断的比例达70%以上,其次是体检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及微生物快速检测市场等方面。利用分子检测技术了解肿瘤患者基因突变的种类与状态,从而选择最适合的抗癌药物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能避免药物的误用和滥用,起到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效果。例如,年美国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提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需对EGFR的突变状态进行检测。
分子诊断市场国产设备为主、进口产品为辅。分子诊断市场目前以国内企业为主,主要企业包括达安基因、科华生物、复星医药等,由于专利原因国外也只有少数几家企业生产该类产品,如罗氏、雅培、凯杰等公司均有部分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形成了国产为主、进口为辅的产业格局,其中罗氏和达安基因市场占比最大,分别为15.8%和12.50%。新三板中公司有至善生物、益善生物、吉玛基因和百傲科技四家,均处于行业第二梯队。
4.4基因检测开启精准医疗新时代国家政策的支持及技术的不断突破是未来支撑基因测序蓬勃发展的两大基石。基因检测是从人体血液、体液或细胞中提取基因序列并进行测定,通常癌症相关基因的检出可提示患病的潜在可能。基因检测技术包含FISH、PCR、基因芯片及测序技术。其中,测序技术最受瞩目,历经了四代的创新发展,在成本、通量水平和精确性上已经达到了临床普及应用的水平。政策方面,国家公布了一系列试点单位并投放了支持研究的科研资金,正大力推动基因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基因测序技术将成为未来分子诊断的核心平台。从基因检测的市场容量和年复合增长率来看,二代测序及数字PCR一直以来都保持50%的市场增速。未来,随着测序技术的提升,成本进一步下降,计算能力的提高。根据高特佳投资预测,预计在年测序技术将取得超过34亿美元的市场容量。
基因测序应用范围广,中游测序服务企业在技术集成上将有先发优势。基因测序可应用于肿瘤检测、遗传病检测等多方面。根据Illumina的测算,未来基因检测在肿瘤应用领域市场规模将达到亿美元,占比60%;婚前、孕前、产前及新生儿基因检测的市场规模可达20亿美元,占比为10%。在整个基因测序产业链中,处于中游的测序服务提供商将凭借其独有的技术获取先发优势。现阶段,测序服务企业主要有Illumina、Roche、Pacific、Lifetech、华大基因、达安基因及贝瑞和康等公司,医院、研究机构、药企等基因测序服务市场基本被有技术和成本优势的华大基因、贝瑞和康和安诺优达所占据。
5、治疗篇:抗体药和细胞治疗是皇冠上的明珠5.1制药工业总体增速放缓,生物制药异军突起根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年上半年医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年上半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为.16亿元和.05亿元,较年同期增长8.91%和12.85%,增幅均同比收窄。主要原因是各省市药品招标价格下调。在细分子行业中,化学原料药年总产值达.88亿元,同比增长16.12%,增速提高8.27个百分点。化学制剂药年总产值达.93亿元,同比增长14.08%,增速放缓8.3个百分点。中药年总产值达.33亿元,同比增长24.75%,增速提高4.97个百分点。生物制药年总产值达.36亿元,同比增长34.13%,增速提高16.98百分点。
生物制药最具研发价值和销售潜力。在全球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销售占比趋势图中,传统技术药销售正在逐步萎缩,生物药正逐步兴起。根据EvaluatePharma数据,年,生物科技药在全球药物销量占比仅为21%,预计到年,生物科技药在全球药物销量占比将超过传统制药销量,达到52%,生物科技药的增速将进一步增加至27%。在年全球前十个最具价值的研发项目中,抗体药占比达到90%。生物抗体药已经被制药公司和科研单位视作攻克癌症的最具潜力的疗法。
5.2抗体药风起云涌,市场前景广阔生物制药(biopharmaceutical)是指用重组技术、细胞工程、抗体工程等生物技术生产的药物,产物种类可分为疫苗、抗体药、血液制品、重组蛋白及多肽、基因治疗药物、细胞治疗药物等几大种类。现阶段,抗体药及细胞治疗具有市场空间大、技术壁垒高等特点,是目前国内研发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