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贴Wang手术伟大的实战成人重度
2021-11-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昨天(年6月15日),我们与广西医院的同行联合手术,对一例重度胸廓畸形合并重度心脏病的患者实施了一期手术,手术历时10小时,获得圆满成功。该手术的成功再次表明,对于胸廓畸形合并心脏病的患者,一期手术中,对胸廓畸形矫正的唯一正确选择只能是Wang手术。
Wang手术针对低龄漏斗胸患儿设计,如果相关细节处理合理,同样可以用于大龄甚至成人患者。而当漏斗胸合并心脏病需要一期手术时,Wang手术则成了唯一合理的选择。昨天(年6月15日),我们用一台酣畅淋漓的手术证明了Wang手术在一些特殊场合使用的合理性。
昨天的患者为男,35岁,来自广西医院。患者自幼发现“漏斗胸”,青春期后凹陷逐渐加重,并出现呼吸不适,医院检查发现“马凡综合征”,未行治疗,症状持续加重。2周前,患者突发胸背部疼痛,经检查发现“主动脉夹层瘤”。患者先后到广医院就诊,因病情复杂而未获得治疗,随后到广西医院心脏外科住院治疗。由于病情危重,需要尽早手术,但胸壁严重畸形限制了心脏手术的开展。为了保证手术获得成功,我们受邀参与手术,与该院同行共同完成手术治疗。
术前查体,患者前胸壁下部严重凹陷,于剑突附近形成局限性的深陷,局部皮肤菲薄,双侧肋弓明显前突(图1,2)。前胸壁可见心脏搏动,界左移,左侧胸腔叩诊为实音,左侧呼吸音极低。心率:90次/分,左侧前胸壁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脊柱侧弯,未发现其他畸形。
图1,前胸壁重度凹陷,凹陷位于下胸壁正中,肋弓明显前凸。
图2,前胸壁严重凹陷,肋弓前突,凹陷正中皮肤异常菲薄。
术前行CT检查,提示前胸壁下部正中重度凹陷,心脏明显转位,大部分位于左侧胸腔,右心房位于凹陷底部,受压严重,左肺体积明显缩小,严重受压(图3),Haller指数达26.0(图3,4,5)。三维重建提示胸廓重度畸形,前胸壁下方与脊柱间距离明显缩短,心脏位于左侧胸腔,脊柱侧弯(图6-10)。心脏与主动脉造影提示:主动脉窦及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主动脉夹层瘤(DebakeyIII型)(图11-14)。行心脏超声检查,提示:主动脉夹层瘤(DebakeyIII型),主动脉窦瘤样扩张并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图15)。心电图提示:中度ST压低,T波异常(图16)。
图3,CT截面图,前胸壁极度凹陷,右心房严重受压,位于脊柱与胸骨之间。心脏位于左侧胸腔,体积巨大,左肺被严重压缩。
图4,不对称型凹陷,Haller指数爆表,达26.0。
图5,心脏被挤到左侧胸腔,心影巨大。凹陷对底部直接挤压心脏。
图6,三维重建,胸廓轮廓极度扭曲。心脏完全位于左侧胸腔内。
图7,前胸壁明显畸形。
图8,脊柱明显侧弯。
图9,严重胸廓畸形,胸骨下端“刺”向深部。
图10,心脏位置偏移,位于降主动脉的左侧,形状异常。
图11,心血管造影显示主动脉窦及升主动脉严重扩张,夹层动脉瘤。
图12,升主动脉严重瘤样扩张,心脏受压明显。
图13,病变累及腹主动脉。
图14,主动脉夹层瘤分型,本例患者属于DeBakeyIII型,和StanfordB型。
图15,超声检查结果,提示马凡综合征。
图16,心电图检查提示异常心电图。
根据临床资料,术前诊断为:(1)重度胸廓畸形:漏斗胸,肋弓前突;(2)马凡综合征:主动脉窦瘤样扩张,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3)主动脉夹层瘤(DebakeyIII型);(4)脊柱侧弯。
患者病情危重,有明确手术指征,未发现禁忌症。经充分术前准备,于昨日实施手术治疗。全部手术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是胸壁畸形手术,其二是心脏畸形的矫正手术。两部分手术分别由我们与广西医科大學的同行联合完成(图17)。
图17,术中使用两条塑形材料,切皮之前先完成塑形。
麻醉成功后,先完成开胸操作。患者平卧位,先探查剑突位置。术中见剑突位于凹陷下缘的下方,即最低处凹陷的下方斜坡处。经剑突表面正中切开皮肤,显露剑突,沿剑突正中切开剑突,钝性分离剑突后方结构(图18)。以手指经剑突切口向凹陷最深处的背侧探查并分离。术中触及胸骨下端呈锐利的尖峰状“刺向”深部,胸骨下端与剑突形成锐角。胸骨凹陷最深处一侧可触及脊柱,另一侧可以触及心脏搏动。以双拉钩于肋弓处向前方提起凹陷胸壁,胸骨锯深入剑突中间切口,先将胸骨下端最尖端锯开,长度约2cm。向上方延长皮肤切口,经前正中显露胸骨正中并切开骨膜。将拉钩伸入胸骨下端已经锯开的切口中,尽力向前方提拉,以胸骨锯自中间锯开全部胸骨(图19)。此间操作顺利,未损及心脏及血管,无周围结构损伤,无明显出血。拉钩伸入凹陷部分胸壁切口正中做预塑形,后以双牵引器牵开胸骨切口,显露心脏,建立体外循环,进行心脏畸形矫正(图20)。
图18,切开剑突前方皮肤,劈开剑突。
图19,完全锯开胸骨。
图20,双牵引器牵开切口。
体外循环建立后,先完成Bentall手术,以带瓣管道植入主动脉根部,移植冠状动脉,降主动脉置入象鼻支架,行主动脉弓全弓置换,操作结束后,心脏复跳,停体外循环,充分止血后,行胸廓畸形矫正(图21)。
图21,完成心内操作。
胸廓畸形矫正采用Wang手术加无痕手术完成(图22)。先自切口边缘向两侧胸壁沿骨性结构表面做两个塑形材料隧道,预置固定钢丝多条。于胸骨正中切口全程置放闭合钢丝,隧道中放置塑形材料,自上而下拧紧胸骨切口钢丝,下端切口多余结构被清除。完全闭合胸骨切口后,提拉凹陷胸壁结构并做最终固定。以无痕手术完成肋弓前突的矫形。留置相应引流管,关闭切口各层,手术结束。手术历时10小时,术程顺利,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心脏功能稳定,胸壁畸形完全消失。术后8小时引流ml,生命体征稳定。
图22,对前胸壁凹陷实施Wang手术,对肋弓前突实施无痕手术矫正。
图23,手术结束,胸廓畸形消失,胸廓外表完全正常。
图24,与广西医科大学优秀的同行术后合影。
讨论
胸廓畸形常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存在,马凡综合征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心脏合并畸形。两种畸形一旦诊断明确,需要尽早完成手术。本患者早期即明确诊断,但未及时治疗,使病情加重,并出现了动脉夹层瘤这样的急症,使得病情极其危重,不得不急诊手术,患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胸廓畸形合并心脏疾病时,如果要一期完成手术,经常会面临三大难题:第一是开胸的问题;第二是切口的牵引问题;第三是术后的塑形问题。由于每一个问题都必须非常专业地进行处理,这使得手术难度极大,成了术者技术的巨大挑战。
当前胸壁有凹陷畸形时,由于心脏被凹陷处压迫严重,此时开胸的风险极大,稍有不当就可能直接将心脏锯破,这使得开胸的操作成了术者必须面对的第一个考验。胸开不好,心脏无法显露,心脏手术就无从做起,因此开胸的工作必须非常专业地完成。
要想安全地完成开胸工作,凹陷后方的分离及提拉成了最重要的操作技巧,此操作必须由剑突附近开始,只要掌握了技巧并按部就班完成操作,开胸并非难事。
开胸之后,由于切口下端凹陷,此时牵引会有很大的难度。切口牵引不满意,心脏显露不佳,同样无法完成手术。此时应该将预塑形技术合理应用。如果宽的牵开器不能获得满意效果,可考虑使用两个牵开器同时牵开。
心脏手术完成后,由于胸廓被前正中切口劈开,完整性遭到破坏,此时即便将切口固定,也无法恢复胸廓完整性,这使得畸形的矫正面临极大挑战,单纯的Nuss手术绝对不是好选择。
昨天的患者胸廓畸形极其严重,每个环节都困难重重。在手术中,我们不但应用了Wang手术,而且还将最新的无痕技术用于肋弓的矫形手术中(该技术由广州医院何建行教授为我们命名)。患者心脏本身的操作更具有挑战性,每一项独立的操作都代表了心脏外科领域的最高水平。由于在术中采取了理想的技术,使得每一项操作都被完成得相当满意,最终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完成。
昨天手术成功的经验再次表明,对于漏斗胸合并心脏病的一期手术来说,Wang手术是矫正胸廓畸形唯一合理的选择。这样的合理性来自多个方面,这里不再赘述,详细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