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是怎么被变成海绵宝宝的通信原理
2023-4-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每周几块汽车知识拼图,做工作的艺术家。——李自在
尺寸工程师先复习一下前面的基础知识:
信息:可以是光,声音等等
信源:将信息转化为电信号
发信机:把电信号处理成信道需要的格式
信道:信息传输的通道
收信机:把信道传来的电信号进行纠错处理,减小噪音的影响。
信宿:接收到通过信道传递过来的电信号,然后把它还原成信息。
本篇讲一下信源是怎么把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行话叫“信源编码”。
第一大部分是模数转换,再来复习一下:
模拟信号:连续信号,模仿自然界中的信号的样子。
数字信号:离散信号,用高低电平表达
其实模数转换可以脑补成把正弦信号转化为方波信号。拢共分三步。
采样,量化,编码。
时间还早,我们一样一样讲。
采样
以正弦信号的时域图为例,采样就是在横轴(时间)上选择一些点,然后确定该时刻对应的信号大小。是不是很像微积分里面对函数的微分过程。
那点怎么选呢,可以定义一个采样的频率,比如Hz,就是在1s的时间内均匀的选择个采样点。
这里有一个定理,叫奈奎斯特–香农(Nyquist-Shannon)采样定理:采样频率必须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
于是,问题来了。
1.自然信号都可以拆分成不同频率信号的叠加,这个最高频率基本是可以无限细分下去的,找不到最高频信号啊
这里要提到信道,信道是传递信息的通道,这个通道对频率是有限制的,要求在一个频率范围内,这个频率范围叫作带宽。
如果超过了信道带宽,超出部分的传输就会受到影响,会失真。
那么,为了能够保证满足带宽要求,就会在进入信道之前对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信号进行处理,通过一种设备叫作滤波器,把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留下,其他的剔除。
滤波器也有很多种,这里只提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低通就是低于一个频率标准的信号留下,高通就是高于一个频率标准的信号留下。
我们想让信号的频率限制在一个小范围内,那可想而知应该选择低通滤波器。
2.为什么要大于2倍?
这部分以我的理解解释不一定非常准确,大家批判性地看[捂脸]。
首先,取样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还原信号。
这里拿电影举例子,先铺垫一些信息:
我们知道电影其实都是用一帧一帧的图片组成的,由于人的眼睛有视觉残留的现象,所以在以一定的速度放这些图片的时候,大家就觉得不是在放独立的图片,而是在放一个连续动作。这个速度叫做帧率(单位是FPS,FramesperSecond),其实就是频率,因为是图像领域的专有名词,所以没用赫兹(Hz)为单位。
电影采用24FPS来拍摄,这是平衡成本和人眼识别的结果。
其实这个24FPS就是对一个现实的动作画面进行采样,而人去看这个电影,就是对这个采样完的信号进行还原。
那么,如果采样率太低,比如3FPS,那人是看不出动画的,信息传递效果很差,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那什么频率合适呢?
下面用下面的图片进行讲解,不太严谨,但能帮助理解。
3.既然是取样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最后还原出信号,那不应该是采样率越大越好?
从信息的准确性来说是这样的,如果能像微积分里那样采样率趋向正无穷当然更好。
但是,还是效率和成本的平衡。由于采样率增加会带来数据量增加,这里的成本包括了采样成本,数据处理成本,信号还原成本等等。
这些都要平衡。一般是大于2倍的。
量化
刚才采样讲的是横轴,现在考虑纵轴。
我们知道采样其实是把一个连续曲线的一些值给摘出来了,这些值其实也是有零有整的,比如10.1,12.5,13.7这种,这些值需要整形一下,不然很难转化为我们想要的二进制形式。
这种转化的方式就是在纵轴上划定一些区间,在区间内就近取整,比如9~10这个区间内的都算10,12~13区间内的都算1,13~14区间内的都算14,这样的话,刚才的10.1,12.5,13.7就被整成了11,13,14,进一步的就可以用二进制表示了。
说到这大家一定发现了,量化就像四舍五入,必然存在着误差。这种误差可以被称为噪音,信号与噪音的比例就是大名鼎鼎的信噪比。(具体的计算方法这里先不说)
可以发现,信噪比和信号曲线以及量化区间的大小有关。
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均匀量化,即对Y轴均匀的取区间,这种信噪比相对不均匀。
还有一种是非均匀量化,即对Y轴不均匀的取区间,这种方式相对复杂,但信噪比相对均匀。
至于信噪比均匀不均匀,其实是适用不同场景的,这里不再拓展。
编码
量化后的信号转化成二进制表示,比如14转化成。
解释完了,下班。
PS:完成上面一系列过程的电路叫模数转换电路(ADC,AnalogtoDigitalConverter);反过来在信号接收端还原的电路就是这个过程反过来,叫数模转换电路(DAC,DigitaltoAnalogConverter)
真下班了。
本文参考书:[1]陈爱军.深入浅出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未经同意,请勿转载,如果错误,敬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