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王旭东时光走笔,岁月成章澎湃在线

2023-3-1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原创唐晔晔问仁医

人物介绍

王旭东,医院口腔颅颌面科科主任、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儿童颅颌面畸形筛查诊治中心主任,兼任泛亚地区面部整形与重建外科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华口腔医学口腔遗传病与罕见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一届口腔颌面创伤及正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七届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内固定组织(AO)国际讲师等。目前致力于牙颌面畸形的治疗和颌面部微创手术。擅长种植前骨缺损处理、微创颌面骨折与髁突肿瘤手术,牙颌面畸形的正颌外科、牵引成骨、下颌角与颧骨整形,利用导航、3D打印等先进技术进行更精细准确更微创的颌面部软硬组织修复。

采访笔记

一别五年。

他的容貌似乎未变,模样很是精神,但是我能察觉到他的疲倦。

我们坐而论道,聊临床,聊科研,聊党建,聊心学。无疑,他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之前那次谈话,我不知道他这五年的成熟,是因缘际会,还是水到渠成。

他和我谈起仪式感,这是令我惊讶的。

“我始终认为,任何事都是需要仪式感的。比如生活,对于生活来说,仪式感是一种格调,一种追求,一种不舍弃不堕落的态度。比如工作,仪式感是一种立场,一种尊严,一种横刀立马舍我其谁的勇气。”

我笑了,我说,从本质上,仪式感说到底是“在乎”二字,只有在乎,行动上表现出对一个事情的热爱,执着,最终实现目标才更快捷,在别人看来也才更名正言顺。

他说,最近又读了一遍《南渡北归》,并且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段落:

我们不知道金岳霖等等知识分子,晚年内心如何面对他们曾经辉煌的年少时光,但一切荣光消逝后,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留下来的,并不是口号与主义、流言与性情,甚至不是他们的一部部光辉的著作;而是在炮火连天之际,依然能寻一个夜晚,月下讲红楼所坚守的独立审美空间,是他们勤勉思考的青年时代,和所有为学为人的艰难努力本身所最终释放出来的灿烂光华。

“有时候,我真的神追那个西南联大,我不敢想象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坎坷经历,在战争中流离,在混乱中求生,在困苦中求知,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这种精神,或许会让人在当下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愚蠢。但这种精神,仍然具有时代意义。”他说。

“那么,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我问他。

他想了想,笑而不语。

1

双肩挑重担

这几年,王旭东说,他是被责任和压力裹挟着,不知疲倦地奔跑。事实上,他经历了从科室常务副主任,成为科室主任和党支部书记,“两副重担一人挑”。身上的使命感,像是催熟剂,离他的愿景,似乎也越来越近。

对接手科室党总支书记这一职,王旭东坦言,自己的改变很大——这个角色更像是在人格与精神上的自我锻造,甚至有时会有芒刺在背,冷汗涔涔的错觉。“我再也不是一个人,背后是一支队伍。有战斗力的连队,都是建立在支部上,我得带动大家一起跑,提振士气,建立文化,鼓舞人心。坦率说,在科里,我已经很少发牢骚了,更加注意言行举止,做好榜样,才能带动大家。”

支部的活动,成为打磨凝聚力的主要抓手。

理论学习、党团共建……甚至科室每个人的生日,王旭东一有空就会参加,哪怕有时出差在外地,他也会把心意带到。“一张卡片,一件小礼物,几句鼓励的话,你不去做,就不会知道这些小事的力量——凝聚团队的力量。”王旭东说。

他始终认为,任何事都是需要仪式感的,仪式感的作用,就是一枚人生印记。而党员的身份,更需要一些特别的仪式来提醒。

“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突然宣布要恢复穿校服了,学生穿上新校服走在街上,似乎有一种特殊的荣誉感、归属感,路人都投去赞许的目光。当年考入医科大学,穿上白大衣宣誓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感觉。有人把团建当一种形式,但我却想把这件事做得扎实。”

科室从年开始,有了一本年刊,年刊叫《知行颌一》,记载着科室这一年的足迹。大事小情、战绩成果,从选题到排版,从组稿到标题,王旭东对这本年刊极为上心,建立了富有经验和热情的编委会,他自己担任三审制度的最后一关,一个字一个标点的审校核对,而这些工作忙起来,通常让他在这个阶段里总是熬红了眼睛。

“年刊这个概念,医院层面上才有,单单一个科室出一本年刊是极少的。我们坚持了五年,每年春季印刷出刊。我的恩师邱蔚六院士,常常用它来鼓励我的师兄弟,让别人也向我们科室学,弄得我真不好意思,不过,能出这本年刊,也是深受邱院士的启发。”

知行颌一,化自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王旭东说,自己崇尚传统文化,因为文化最是能打动人心。“王阳明的哲学,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巅峰,我对知行合一的理解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行之始,心向往之。心学,学即是实践,学习,就是不断去实践,学而不习非学也。用于我们的临床、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莫不如是,只要用心去浇灌,不图他想,其他都是水到渠成。”

2硕果累累

医院口腔颅颌面科分为五个专业组:唇腭裂、颌面创伤、正颌正畸、睡眠呼吸障碍、正颌外科。“每个专业组发展都不错,尤其是正颌外科,这是科室全员努力的成果。”王旭东笑道。

这几年,他干成了一件大事。

年,由科室牵头发起组建的牙颌面畸形诊治专科联盟,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57家,涵盖18个省,4个直辖市。王旭东说,专科联盟以牙颌骨发育畸形的病人为主,比如“地包天”病人,即上前牙错位于下前牙后侧,前牙无咬合功能,上牙槽及上唇后缩,俗称“兜齿”,即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之一。

王旭东的初衷是,九院的颅颌面科名满大江南北,病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尤其是如今时代发展,社会日新月异,人们对改善尤其是头面部生理缺陷的欲望愈加强烈,但是苦于医疗资源并不充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就医难的困境。他希望能通过“联盟”的模式,撕开一条新路。

“站在病人的角度,一是挂不上号,二是即使挂上号,一趟来上海的吃住花销又成了负担;医院的角度,也的确承接不了那么多全国的病人,所以,我们建立专科联盟,远程帮病人制定治疗方案,实施交给属地的医生——建立在一整套的规范操作上。同时,也会在线监控病人三到六个月的干预后效果,以及手术质量等。”

王旭东说,专科联盟要落到实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专科联盟里的属地医生,绝大多是来九院颅颌面科进修过的,大家理念一致。对此,科室已经举办了无数场培训班,每次的交流课都会精心设计,之前先了解大家想听什么,遇到了什么难题,务必让进修医生有所收获,回到属地,又有了九院颅颌面大的后盾,可以放开手脚开展工作,造福当地的患者。

“这才是真正的医联体,而不会产生所谓的虹吸现象。”王旭东用三个词总结牙颌面畸形诊治专科联盟的意义:共建、共享、共赢,他说,与大家一起成长,可以服务更多的病人。去年,专科联盟医院、医院医院3家为优秀专科联盟成员单位。

事实上,医院之间都存在竞争,有授课专家会对技术遮遮掩掩,但王旭东的理念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源于背后的自信——内心光明,夫复何言。他说,你去教别人,如果害怕别人超过你,那你就继续往前跑,再跑快一点,这也是一种鞭策。

不仅如此,年,王旭东主政的颅颌面科,大事小情更是可圈可点。

年3月,湖州一个33个月的孩子不慎从9楼坠落,奇迹般生还,但是双侧髁状突粉碎性骨折、下颌骨颏部骨折,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将来颜面部发育和咬合功能。医院迅速联系到医院口腔颅颌面科。为防止转院过程中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同时考虑到通过陆路转运,交通条件难以判断,低龄儿童伤情随时变化造成转运过程中意外增加等情况出现,医务人员决定通过“空中”救援。上海九院急救中心救护人员,登上空中救援直升机,从龙华机场医院接上患儿,转至位于上海宝山的九院北部院区,当晚7点多,手术历时约一个半小时,顺利完成。

“邱院士认为,这次营救很有创新意义,可能是大陆地区颅颌面创伤第一例航空救援,主刀是我们史俊医生,其实光是年,仅仅是口腔颅颌面创伤急救,我们就诊人数就超过人次。”王旭东说。

精彩还在延续。

年,由医院和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共同发起,经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上海市儿童颅颌面畸形筛查诊治中心”,医院正式挂牌。

作为上海市儿童颅颌面畸形筛查诊治中心主任,王旭东说,深感责任重大,筛查只是第一步工作,还应当有一条绿色通道,让孕妈妈们可以直接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王旭东介绍说:“虽然目前手术只能在胎儿出生后才做,但我们的介入在胎儿出生前就开始了。与9家产前诊断中心顺利完成对接,也希望进一步与全市各产科医疗机构联系,建立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今后,各产科医疗机构一旦发现孕期内颅颌面畸形胎儿,可直接联系我们,及时给予医学指导和建议,患儿进入合适的手术期后,由中心安排及时手术;术后建立有效随访,包括语言训练、科学喂养等儿童保健指导;还将通过举办科普公益讲座、义诊、心理辅导课程等方式提供服务。”

卫健委也提出要求,希望把这种绿色通道服务做成上海模式,推广到其他城市。

“当一个母亲怀胎四五个月的时候,如果告诉她腹中的孩子是唇腭裂,她会崩溃的,那么怎么办?邱蔚六院士提出‘全过程管理’,当那些准父母陷入痛苦迷茫的时候,我们开始支援,缓解他们的焦虑,给他们看过往的病例,让他们知道手术以后孩子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当然,最终的决定权在父母手里。虽然现在框架已经搭好,但客观上来说,有很多环节需要打通,路漫漫其修远兮,好在方向正确。”王旭东说。

科室硕果累累,王旭东却淡然一笑,说起了教研工作,他认为,这是科室未来的保障。

3鼓励科研,尤其临床研究

“做医生离不开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的态度和理念贯穿到日常的诊疗中,从中思考哪些是有依据的,哪些是自己的经验——很多时候经验会有想当然的成分,把经验转化成大家接受的证据链,其他人认同你,才会接受你的方法。”

年初,45岁的王旭东踩着年龄界限的尾巴上了擂台——研究型医生擂台,打赢了。获得去法国学习2周的机会,那里不但有研究型医生,还有研究型护士、研究型病房,以及如何建立整个科研项目的过程。

“哈佛医学院有一个全球领导者项目——临床研究培训,医学院正好有这个项目申请资格,过关很难,需要严格的面试通过。我很幸运过了关。学期是52周,其中3次在线下,其他时间都在线上。上这个课很痛苦,有大量作业要完成,时间总是不够用。”王旭东说。

除了自我学习,提高视野,科研还应该成为习惯。

“为此,科室设立了研究型平台,创立了一个育苗基金,拿出20万资金资助10个课题,鼓励大家去研究。基金从年启动,写标书、改标书、院外评审、当面评审,最后评出10个课题,通过这样一个程序,让大家感受到科研必须规范和认真,这样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王旭东坦言,不希望科里的医生只满足于当一个只看眼前一亩三分地的开刀匠,所以花了心思鼓励大家做临床研究,还要让大家知道怎么做临床研究。

“有时候医生确实太忙了,但把流程梳理好,加入适当的激励机制,很多人还是愿意积极参与的。”

图为瑞士达沃斯正颌外科大师班--解剖班手术示教

口述实录

唐晔:您做支部书记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王旭东:做支部书记和科主任不一样,之前我只管业务,轻车熟路。现在做支部书记,各方面都要学习——思想宣传、组织党建、党员心理建设等工作,以前是参与者,现在是组织者,工作细碎,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不过很欣慰,这几年下来,我们科室支部都很团结,还成为医学院示范党支部。

唐晔:那么作为科主任,您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eichiyen.com/szwh/13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